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 田庆军
对于因期望锁定海上0.85元/度的电价而来的市场抢装,田庆军认为,目前的供应链能力不足以支撑这波行情,因抢装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很可能为产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
截至2019年3月,中国已并网的海上风电总容量为369万千瓦,其中5MW以上风机只有26万千瓦,占比不到8%。目前已核准锁定0.85元/度电价的,全国已开工项目超过1000万千瓦,即将开工的预计有4100万千瓦,若有30%的项目2021年底投运,供应链能力难以支持如此规模的交付。
田庆军强调,在设计开发大功率风机时,不仅要考虑叶片的可供应性和成熟度,更要考虑开发商对度电成本需求的保障能力。从现有供应链能力来看,80m以上叶片到目前每套模具具备的产能每月约2套左右,用发展的眼光看,到2021年也仅能交付3GW至4GW。没有足够的大叶片做产业支撑,海上大功率风机在我国低风速海域的度电成本过高。
尤其很多项目名义上还是使用5MW以上机组核准,使得供应能力更加捉襟见肘。
除了长叶片产能严重不足以外,主轴尺寸也已超过4m,但目前市场上配套的大型铸件设备极度缺乏,只有少数厂家具备条件,多数需要引进新设备,而引进周期至少需要9到12个月。
对于业内形成的202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实现平价的期许,田庆军表示认同,但更希望中国海上风电要向基础科学延伸,用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创新加快这一目标愿景的到来。
在远景5.2MW、161米叶轮直径海上风机的开发中,为实现叶片重量和发电性能的最优,设计开发团队曾考虑使用新材料,并基于航空领域的实际应用测试闭环,用于最大程度提升性能、缩小预测误差,以实现高性能低成本目标,这也让远景能源下决心进行海上风电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田庆军透露,远景能源在美国、德国和丹麦的海上风电创新团队在风机气动设计、主轴承以及高性能发电机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凸显了较强的应用价值。这些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国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而言来得正是时候。
田庆军表示,通过行业协同、共享结成命运共同体,推动供应链成熟和产业技术进步。他相信2025年后,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