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请联系 QQ 357531359
绿色经济:数据中心脱碳密钥
作者:每日风电 2021/08/31 浏览:3505 企业

2021年5月底,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两高’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规划环评应增加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潜力分析,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数据中心正逐步被列入政府重点排放目录,接受监管。作为用电大户,数据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碳压力。

 

数据显示:2019年,数据中心行业总用电量约为18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5%;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时,数据中心将贡献其中的1%。未来,低碳将成为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优势,数据中心低碳发展需要提前布局。

 

纵观包括谷歌、苹果、脸书等国际互联网巨头的零碳之路,使用绿电是最普遍且行之有效的减碳方式。然而,具体到绿电如何走进数据中心,依然是摆在数据中心面前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难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下称“天诚同创”)针对数据中心形成了专业的数据中心零碳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数据中心超过95%的碳排放来源于外购电力。因此,其年总碳排放量约可视为年外购电量与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的乘积。也就是说,数据中心减碳,需减少外购电力,或依靠外购电力绿色化。天诚同创由此出发进行研究,从零碳电源解决方案、行业节能和绿电/绿证交易三个方向入手帮助数据中心电力脱碳。

↑数据中心碳排放构成与脱碳方案

 

零碳电源解决方案

 

根据不同数据中心的区位和风光资源情况,通过规划布局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的绿色直供电,加以储能及蓄能来实现能源系统的优化,能够形成一套针对数据中心的零碳电源解决方案。以天诚同创承建的北京中经云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项目在数据中心屋顶安装总装机容量699.6kWp的太阳能光伏多晶组件,年发绿电可达80万千瓦时。

 

数据中心因其行业特性,对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针对此特点,金风科技成熟的微网控制技术能够帮助实现全面调控,有效保证数据中心用电可靠性。

 

行业节能

 

依托先进的节能手段,能够有效降低PUE(评价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标,PUE=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值,实现减碳。

 

需要注意的是,存量数据中心通过技术升级,综合PUE已大幅降低;新建数据中心PUE基本保持在1.2以下,数据中心节能减碳的空间正逐步被压实。

 

绿电/绿证交易

 

随着电力市场逐步改革,电的商品属性被还原。对企业,特别是数据中心这样用电量巨大的行业而言,参与交易不仅能够实现减碳,还将极大降低用电成本。金风科技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和交易经验。目前,清洁能源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0GW,售电交易电量超200亿千瓦时,累计为客户节省购电成本6亿元,并已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成熟的商业模式。

 

以苹果核心供应商——四川某电子产品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例,该用户于2016年完成四川省内第一笔绿色电力(风电)直购。2016-2019年,金风科技为该用户累计节约超1000万元用电成本;该用户用能占比中,风电达到35%,历史上部分月份甚至达到100%;2016年11月起,实现风+水对火电的完全替代,用电清洁度100%,煤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均为0。

 

在资源禀赋较少的地域,可以通过跨区域交易的方式购买绿色电力。2018年1月,某售电公司与金风科技达成国内由售电公司参与的首次点对点线上清洁能源跨省区交易,济南某公司购买清洁能源2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600吨。

 

购买绿证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金风科技是全球最大的绿电权益持有者之一,天津某港资数据中心提前锁定购买金风科技18.8万张绿证,折合电力1.88亿度,预计2022年实现100%绿色电力。

 

数据中心还可以选择持有绿电资产。以苹果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与金风科技共同持有风电资产284MW,年发电量超过6亿度。中国三北地区的风光资源禀赋丰富,未来新增设数据中心如选址在三北地区,可以与金风科技合作开发新能源电站,用以直接为数据中心供电。

 

在中国电力市场逐步市场化的背景下,金风科技也正在借鉴澳大利亚及北美的经验,探索为客户提供绿证长协+PPA的模式。针对数据中心用能场景特点,金风科技也已经形成完整的一站式“零碳电源+节能+绿电交易”解决方案,为数据中心制定清晰的双碳实践路径。

 

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将是长期持续的科技创新工程。“双碳”目标,对整个社会、各个行业都是巨大的挑战。每一个行业的创新,既要看行业本身的潜力发掘,也需要不同行业之间在不同思维模式碰撞下,产生新的火花。金风科技愿与数据中心行业的专家、伙伴一起,共谋可再生能源在数据中心行业更经济更绿色的应用之路。

 

来源:金风科技

                   
本文由中国风电新闻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更多风电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hinawindnews投稿邮箱:357531359@qq.com
京ICP备14060144号-3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