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新闻网讯: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强调: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5月21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委员、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勇也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协同联动和行刑衔接,继续保持对侵权假冒高压严打态势。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自身,都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根源就在于我们现在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命脉。特别是对风电行业这样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来说,知识产权显得尤为重要。
(文丨中国风电新闻网 五辛,原指导)
“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行业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已成为全球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风电装机量和风力发电量逐年递增。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风电上网价格调整和补贴政策的变动,海上风电迎来井喷式发展,海上风电项目进入抢装阶段。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全球风能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风电装机总容量超过743GW(其中陆上风电707GW),同比增长14%,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88GW,同比增长22%,占全球的比重达38.8%。
《全球风能报告2021》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2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93GW,同比增长53%,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52GW,全年新增风电装机量占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量的比重达56%。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自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
尽管我国风电装机量不断攀升,但我国风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为6.1%(数据来源于中电联《2020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一览表》),虽然已经达到了国家能源局《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年底风电占比要达到6%的发展目标,但与欧洲平均15%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风电开发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正当风电行业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时,在国家战略层面又不失时机地吹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政府高层的这一明确表态无疑给本就在发展快车道上稳步前进的风电行业又注入了澎湃的动力。
光鲜的外表难掩专利隐忧
对于风电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三十年的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在几代风电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我国已培育出一个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风电市场,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贡献着“中国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早年行业普遍存在的技术短板得以有效修补,告别了当初那个在技术合作领域仰国外巨头鼻息的年代,而这集中体现在近年来我国风电行业的专利申请量上。
2006年前,我国风电专利申请量与欧美存在差距 。直到最近十余年,我国开始奋起直追,这种状况才有了实质性改变,我国的风电专利申请量开始年年攀升,在每年专利申请数量上,我国已将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身后。
从企业角度看,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检索得出,截至2021年1月,国内主要风电整机制造商中,国电联合动力和金风科技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多,分别为1945件和1882件,明阳智能、上海电气、运达风电等厂商,专利申请量从338件到767件不等。整个行业的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提升,在专利授权总量上已领先于欧美。
注: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毋庸置疑的是,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装机总量、装备水平还是技术研发能力上,我国风电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技术专利质量仍有不足。风电专利的申请就如同我国很多其他技术的发展一样,“量大”并不意味着“质优”,主要表现在企业申请的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发明授权占授权量的比例等几个方面。
从企业所申请的专利类型来看,我国风电专利类型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20 年,实用新型的保护期为10 年。发明专利对创造性的要求更高,因而保护期限更长,也更有价值。虽然我国的风电专利申请总量并不低,但有些企业的发明申请量占比却不到50% ,包括一些龙头企业,而国外企业的发明申请量占比却在80% 以上,Gamesa、Vestas的发明申请量占比甚至达到95% 以上。相比国外风电巨头,我国企业在风电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占比上还有很大差距。
注:数据来自incopat专利数据库
此外,在发明授权量占总授权量的比例上,我国企业的数据也相当低,仅为20%左右 。而GE、Vestas 、Siemens等国外企业的发明授权量占比却达到90% ,甚至是100% 。
专利——市场竞争利器
当今时代,知识产权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开的核心价值创造点。谁手握行业的领先技术,拥有更多的核心专利,谁就可以制定游戏规则,从而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反之,如果缺乏专利,那么企业可能随时被竞争对手告上法庭,彻底卷铺盖走人。
因专利问题而不能进入某国市场,在很多行业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对于技术密集型的风电行业而言,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从国际上看,去年8月,GE方面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西门子歌美飒提起专利侵权的诉讼,称后者的风电机组侵犯了GE的低电压穿越和零电压穿越技术专利,要求对西门子歌美飒变速型风机及其部件进行调查。
反观国内,远的有几年前华锐风电和美国超导公司在华子公司之间爆发的知识产权诉讼,前者被指侵犯了后者相关软件的著作权及商业秘密;近的有去年某电机公司前高管翻墙去竞争对手的厂房内偷拍其产品,窃取商业机密。这些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纠纷及堪比影视剧情节的偷拍闹剧无不印证了一点:拥有强大的核心专利储备,那么它就是市场竞争利器,是一柄斩向竞争对手的“尚方宝剑”;反之,如果专利薄弱,那么就很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钳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风电行业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在国际合作中不得不有求于人,市场竞争中时常遭受国外风电巨头“专利大棒”的威胁,这一情况直到近年才有所改观,而这自然离不开国内风电企业专利意识的觉醒和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据统计,2019年22家风电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为80.74亿元,较2018年同期增加了6.27亿元,具体到企业,三大风电整机商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和金风科技占据了前三名。随着风电行业的产品升级迭代和技术进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技术专利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内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联合设计以及自主研发等各种方式提升了相关技术研发实力。还有一些风电企业结合我国气候和风资源等特征自主研发出与之相对应的风电机组。我国还从叶片设计、传动链布置形式、塔筒结构、控制系统等方面推出了许多新的个性化技术。
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差距同样不可忽视。我国风电企业申请的专利在技术分布与技术集中度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加上布局意识不强,很可能令我国风电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
欧美国家的风电专利关键技术分布相对均衡,与全球整体风电专利技术布局基本一致。我国在叶片、控制、发电机等专利布局上与全球相比相差不大,但在基础、传动、塔架这三方面的技术专利上存在明显不足。
有数据显示,在装机量全球排名靠前的风电企业中,Vestas 的三大优势专利技术——叶片、控制、监测在该公司所有专利技术总量中的占比超过50%, GE 的三大优势专利技术——叶片、发电机、控制的总占比也超过50% ;而我国几大风电龙头企业排名前三的专利技术的总占比不到50%,有的甚至不到30%。相比较国外巨头,我国风电企业的专利技术集中度还比较低。(参考:《大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及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此外,我国风电企业还需加强专利的国际化布局。无论是在美国专利局,还是在欧洲专利局,申请量排名位居前列的均是国外企业。国内整机企业虽然在全球风电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但是在专利申请的国际化布局上还很薄弱,这对风电企业参与全球市场非常不利。
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其有助于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构筑自己的“护城河”,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风电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新兴产业,激励创新,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是驱使该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作为后起之秀,存在差距是在所难免。面对问题,不管是从宏观的国家层面,还是到微观的企业层面,都需要转变观念,彻底抛弃以数量论英雄的做法,苦练内功,加强技术研发,在重点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提高专利技术的集中度。同时,要强化专利国际化布局的意识,提升PCT 专利申请量,这样才有足够的底气去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才能使我国风电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来源:中国风电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