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庆军:新能源要从“小池塘”迈向“太平洋”
作者:每日风电 2020/10/30 浏览:6156 企业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第六届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行业对国家十四五期间及更长远未来对新能源的发展定位异常关注。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会议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无疑为新能源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了思想,树立了信心,成为行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过去四十年,中国社会从贫穷到富裕,核心关键词是GDP,未来四十年,中国从富裕到美好,核心关键词是绿色发展。从十四五开始,新能源将进入崭新的时代,平价和低价成为发展的必然,新能源从补充能源向主流能源快速转型,因此新能源行业不能再只关注自己,要拥抱更广泛更大的市场,要从“小池塘”迈向“太平洋”。

 

迎接新时代,我们提出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01 能源开发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2005年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率先在电信行业提出了“中国电信从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目标,开启了中国电信行业市场化转型的大门,成就了今天繁荣的电信服务业,BAT等互联网企业都是直接受益者。

 

今天,我们能源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传统开发商正快速进入同质化竞争时代,目前大部分开发商经营的重点还是供给侧,重视资源获取和电源建设、生产,关注新能源统购统销,或和电网单边交易,对未来争取电力用户、开展双边交易、培育生态伙伴的电改大趋势没有做好准备。

 

在电力相对过剩,结构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开发商必须走出舒适区,积极对接市场,主动服务客户,建立朋友圈,做好能源管理。我们欣喜地发现,去年以来,包括华能、国电投、国能投、大唐等在内的各大电力央企纷纷制订了宏伟的转型计划,国家电投董事长钱智民更是提出了“智慧能源”的概念,赋予了能源更多服务的理念。

 

02 分散式风电必然爆发

 

分散式风电会继分布式光伏之后成为新的增长点,工业园区、企业厂矿等高负荷区域会成为开发重点。

 

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和新能源度电成本的持续走低,“户户光伏、厂厂风电、村村风光”的局面会全面铺开。自2017年以来,行业在分散式风电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真正的分散式风电由于受政策、土地、电网、技术、商业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发展。

 

平价后,中东南部可开发的集中式风电资源会快速减少,见缝插针、因地制宜的分散式风电开发会成为主流,这些高回报率的“碎金子”必然会受到行业的关注。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我们判断三年内分散式风电将进入高速增长期。

03 包括现货市场在内的电力市场会完全开放

 

2015年9号文的发布明确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过去五年完成了小批量试点、交易中心组织建设等基础工作。我国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不高,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瓶颈,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今年以来,改革加速的迹象明显,甘肃省、山东省、山西省和内蒙古纷纷开始电力现货交易试运行。电力交易是新能源行业的成人礼,新能源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新能源在全面开放、跨省跨区甚至跨境的市场交易中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才能真正实现从增量替代转换到存量替代,开启主流能源之路。

 

04 储能成为新能源标配

 

储能是电力系统的新基建,近年来,储能成本快速下降使得其走向台前,未来储能会广泛应用于电力市场的各个环节。十四五期间,储能将成为新能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新能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灵活性,支撑新能源继续高速发展,帮助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未来五到十年实现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

 

前几日我关注到国家能源局批准了5G基站储能参与电力交易的申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困扰大家已久的储能单一身份的问题有望被全面突破,储能的价值创造会倍增。未来,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也会参与到用户侧电力市场中来,这为成本越来越低廉的新能源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05 新能源+使能各行各业

 

继互联网+后,新能源+会爆发,未来智慧、高效、便捷、低廉和绿色能源会帮助各行各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互联网使能各行各业提高了效率,新能源使能各行各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未来,国家会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解到各省各企业,选择清洁绿色的新能源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减碳和中和碳,提升国际竞争力,加上分布式新能源的便捷性,新能源会成为未来各行各业首选。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新能源规划了一个壮美的蓝图。这是新能源最好的时代,是海阔凭鱼跃的蔚蓝“太平洋”。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美好能源大世界。

来源:远景能源

                   
本文由中国风电新闻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更多风电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hinawindnews投稿邮箱:357531359@qq.com
京ICP备14060144号-3

微信二维码